327 views
LegalClarus法透想讓你知道:
如不幸遇上口罩騙案,貨不對辦法律上能否追討?經消費者委員會作出投訴可行嗎?應對其他網上買賣騙案必看三招!
網上騙案屢見不鮮,由早期冒牌球鞋和A貨潮流服裝充斥市面貨不對辦,以至近期口罩騙案時有在網上流傳。早前新聞報道海關破獲歷來最大宗冒牌口罩案件,檢獲33萬個冒牌N95口罩;也有報道指截至2020年7月因口罩騙案已損失金額約7,000萬元。受害人在網上騙案中蒙受數百元以至數萬元的損失,令人感到氣憤的同時卻只能大嘆無奈甚或歸究運氣不夠好。但遇上貨不對辦在法律上可以追討嗎?法透在這一篇介紹以下三招供大家參考以應對網上買賣騙案。
口罩騙案 – 圖片來源:香港電台新聞
口罩騙案 – 圖片來源:On.cc 東網
貨不對辦?應對網上騙案第1招 —— 經消費者委員會 (消委會) 作出投訴及協商
- 現在大家多在網上購物,時有出現網上買賣騙案或貨不對辦的情況。
- 注意:
如果手上掌握以下資料,經消費者委員會 (英文:Consumer Council) 作出投訴及協商的成功機會較高:- 賣家的商業登記資料;
- 店舖地址;
- 經營者的有效聯絡方式。
- 消委會的角色只是調停人。
- 安排買賣雙方進行協商和調解過程,無權對被投訴的店舖進行實際全面的調查和提出訴訟。
- 投訴人嘗試作出交涉但不果?
– 消委會通常是接手處理投訴人已經嘗試作出交涉但不果的個案。
– 如果光顧的是小型網店,更是難以追究。
- 如消委會安排的調解失敗,投訴人可自行考慮進一步循民事訴訟追討損失。
(如有需要,可以透過法透平台尋找合適的律師作出諮詢。) - 消委會較常處理的案件包括:
貨不對辦?應對網上騙案第2招 —— 報警
- 如網上騙案或口罩騙案涉及大金額交易或大規模受害群組,或是在網上炒賣演唱會門票但沒有交付貨品等和未能聯繫上賣家,不少受害人會選擇報警救助。
- 盜竊罪及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
貨不對辦?應對網上騙案第3招 —— 報海關
- 香港海關是《商品說明條例》的主要執法機關,嚴厲打擊不良營銷店鋪,接受消費者就賣家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規定作出的舉報。
- 針對與商品說明條例有關的口罩騙案或買賣騙案,如:
- 虛假商品說明的貨品或服務;
- 不良銷售手法;
- 消費品安全;
- 玩具及兒童產品安全;
- 交易時使用不準確的度量衡器具等等。
- 經海關部門作出快捷舉報,例如對於打擊仍正在進行的可疑買賣可採取即時行動,海關可以沒收懷疑品質有問題的商品進行調查,避免更多潛在買家受到影響。
(如發現有懷疑違反《商品說明條例》的情況,可參考海關網頁 —— 給消費者的意見或舉報罪案了解更多。) - 根據第362章《商品說明條例》第18條規定:
- 如商戶作出虛假商品說明、誤導性遺漏、具威嚇性的營業行為、先誘後轉銷售行為、餌誘式廣告宣傳,以及不當地接受付款等《商品說明條例》所明確禁止的行為,有關人士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罰款港幣$50萬及最高可判處監禁5年。
有興趣了解更多信息的讀者可參考以下資料:
以上僅作參考而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見。
如有任何法律需求,請用我們法透平台尋找專業的訴訟 (Litigation) 律師吧!
(FB@LegalClarus / IG@Legal.Clarus / Linkedin @legalclarus)
歡迎追蹤我們的專頁,留意更多法律小知識!
若您想和我們分享有關法律的經歷或故事,歡迎在專頁上私信投稿,一起交流討論!
如有任何法律上的煩惱
—
① 𝗟𝗖 法透新功能 ➪「問律師」免費匿名詢問你的法律問題
② 𝗟𝗖 法透主頁 ➪ 搜尋心宜的律師
③ 𝗗𝗠我們 ➪ 為你配對合適的律師